登录到您的帐户
找回密码
注册您的帐户
首页 > 心血管疾病
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(2020年版)》 读后感
发布时间:2023/05/16 来源:陆菊明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4月第13卷第4期

《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(2020 年版)》对 2017 年版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和重要的修改及补 充[1] 。近 5年来,国内外 2型糖尿病(type 2 diabetes mellitus,T2DM)的研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 展 ,尤 其 是 人 们 通 过 大 规 模 随 机 对 照 试 验 (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,RCT)的结果惊喜地发 现,一些新的降糖药物除了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外, 还具有明显的保护和改善心血管、肾脏病变等糖尿 病相关或不相关的有益作用,这些临床研究成果使 我们对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治疗理念和行为 产生了重大影响。最近,我国学者又发表了新的全 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数据,同时国内和国际上也 提出了糖尿病诊疗的新方法、新技术、新证据,并在 说明中对新增的以及主要的修改内容进行了着重 描述。本人有幸参与了几次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 指南》的修订和编写工作,在这里简要谈谈阅读《中 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(2020 年版)》的感受和看法。

一、40年来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、知晓率以及 糖尿病防治任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,人们的 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,糖尿病患病率增加迅 速,我国也连续和定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,目前 可谓数据齐全,为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很有价值 的基础信息。在 1979 年以前,国际上对糖尿病的 诊断标准很不统一,因此,缺乏糖尿病患病率调查 的真实数据。

在我国,1979 年第 1 次进行了全人群大规模 (30 万人)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,当时世界卫生 组织(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,WHO)的诊断标准 尚未被我国医学界普遍采用,因此,这次糖尿病的 诊断采用的是我国“兰州会议”标准,得出的糖尿病 患 病 率 只 有 0.67%,其 中 成 人 糖 尿 病 患 病 率 为 1.0%[2] 。此后,又进行过几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,但采用的都不是一步法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(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,OGTT),有的是先查空 腹血糖,有的是先做筛查,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 偏低。2007至 2008年,在全国 14个省市进行的糖 尿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的是一步法 75 g OGTT,诊 断采用WHO(1999年)标准(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 糖),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 为 9.7%[3] 。在后续开展的 3项研究中,糖尿病诊断 采用了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断标准,同时也计 算了WHO(1999年)标准的患病率,在用WHO标准 时 ,18 岁 以 上 人 群 的 糖 尿 病 患 病 率 2010 年 为 9.7%[4] ,2013 年 为 10.4%[5] ,2015 至 2017 年 为 11.2%[6] ,较2007至2008年的糖尿病患病率有所增 加 。 但 是 如 果 增 加 糖 化 血 红 蛋 白(glycated hemoglobin A1c,HbA1c )也作为一条诊断标准,那么 糖尿病患病率必然有所增加。血糖和HbA1c都是反 映高血糖的指标,近年来HbA1c已经由WHO公布可 以用于糖尿病的临床诊断,《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 指南(2020年版)》中也提出,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 实验室,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 HbA1c≥6.5% 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。但在糖尿病流 行病学调查中同时采用空腹血糖、餐后 2 h 血糖和 HbA1c三个指标之一均可单一用于糖尿病诊断还是 要引起注意的,因为必然会出现血糖完全正常,而 仅有HbA1c升高的糖尿病,而HbA1c在某些非糖尿病 中也会增高;换言之,同时采用 3 个指标诊断糖尿 病,必然比用 2 个指标诊断糖尿病的患病率高,如 果 2007 至 2008 年的调查数据中也进行了 HbA1c测 定并用于糖尿病的诊断,则糖尿病患病率一定高于 9.7%。从另一角度而言,如果在调查中只用某一指 标,如仅用空腹血糖或仅用餐后2 h血糖筛查,则糖 尿病的患病率要低得多。在最近 4 次糖尿病流行 病学调查中均同时采用了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 计算糖尿病的患病率,我们在阅读比较和了解相关 结果时需加以关注。

关于糖尿病的知晓率(已知糖尿病),先后4次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显示糖尿病的知晓率 分别为 40%、30.1%、36.5% 和 43.3%[3‐6] ,知晓率的 数据显示出不一致性,但也未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 势,这可能与被调查的人群有一定的差异以及抽样 的方法不同有关。无论如何,我国成人中糖尿病患 病率超过 10% 已经是不争的现实,糖尿病人数众 多,未知糖尿病人数远超已知糖尿病人数,加强对 糖尿病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显得格外重要,争取做到早发现、早预防、早治疗。因此,我国糖尿病防 治任务异常艰巨。

二、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要个体化

        糖尿病是一个年龄跨度很大的人群,病程、病情等各不相同,所以对糖尿病采取个体化控制目标 至关重要。譬如,年龄轻、病程短、预期寿命长、无并发症、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采取严格的 HbA1c 控制目标,甚至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,反之,则采 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。另外,我国把60岁以上 人群定为老年人,实际上在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 糖尿病患者中有许多人是初发糖尿病,血糖不太 高,身体健康良好,所以也可以按严格的HbA1c控制 目标来处理。而有的患者不足 50 岁,但糖尿病病 程长、并发症多、病情重,也只能宽松控制血糖。

        基于此,各国指南提出了强化降糖的方案。概 览国外相关指南可见,大多数指南推荐将 HbA1c控 制目标设定为<7.0%[7‐8] 。而近年来,各大指南越来 越强调根据患者合并症、低血糖风险等因素选择个 体化的 HbA1c控制目标。例如,日本糖尿病学会根 据客观目的,依据年龄、病程、靶器官损害、低血糖 风险、支持体系等因素设定个体化的HbA1c目标值, 以 血 糖 正 常 化 为 目 的 则 推 荐 将 HbA1c 控 制 在 <6.0%;以避免并发症为目的则推荐将 HbA1c控 制在<7.0%;若强化治疗有困难时可将 HbA1c控制 在<8.0%。

三、RCT研究证据推动个体化降糖目标选择

        血糖控制与并发症防治是糖尿病治疗领域的 两大重要问题。但是,严格血糖控制能否降低并发 症风险一直存在争论。其中,哈佛学派支持严格控 制血糖预防并发症,耶鲁学派则认为血糖控制与并 发症无关。事实究竟如何,只有通过前瞻性研究得 到解答。药物的有效性、安全性和卫生经济学是降 糖药物治疗流程图的重要参考依据。对使用时间 长、经过大型临床试验和其他循证医学研究证明有 良好疗效及安全性的药物放在优先选用的位置上。 需要强调的是,新型药物如钠‐葡萄糖共转运蛋白 2 抑制剂(sodium‐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, SGLT2i)、胰 高 糖 素 样 肽‐1 受 体 激 动 剂 (glucagon‐like peptide 1 receptor agonist,GLP‐1RA) 和新型基础胰岛素类似物等的研发和上市极大地 促进了糖尿病治疗的不断进步,为强化治疗提供了 更多安全有效之选[9‐12] 。在医学领域中降糖药物的 研发进展很快,上市的降糖药物日新月异,有些药 物除了能降低血糖外,对心血管和肾脏也有益处,甚至对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和心脏病(如蛋白尿和 心力衰竭)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。多种RCT研究获 得了良好的效果,其中有些药物也在中国人群中做 了临床试验,因而扩大了药物治疗的适应证。

        《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(2020 年版)》中更新了2 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治疗的简易路径,以 HbA1c<7.0% 为控制目标,根据合并症及高危因素 等情况进行调整。流程图中分为二甲双胍一线治 疗二联治疗(又分为口服药和注射类)、三联治疗和胰岛素多次注射。由于简易路径图是以降低血糖 为主线,大多数新诊断的年轻糖尿病患者以高血糖 为主,并发症相对少,所以在图的左侧路径上仍保 留了 2017 年版指南的图形,把在我国上市的各种 降糖药物都放在二联治疗选择范围,不管其是否具 有心血管等保护作用,都可以选用,这样在我国各 个不同经济发展地区都能方便地获得控制高血糖 的药物,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。单一控制高血糖对 糖尿病患者的益处是毋庸置疑。

        回顾过去,糖尿病治疗方面仍将RCT研究结果 作为主要标准,且不断改变着我们的医疗理念和行 为。美国大学生糖尿病研究(UGDP)的结果出人意 料,未能证实较好的血糖控制可预防或延缓并发症 的发生。但是,鉴于该研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,其 结论价值一直备受争议。后来进行的糖尿病控制 与并发症试验(DCCT)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(UKPDS)发现[13‐14] ,研究期间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明 显减少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,在其后的随访研 究中也观察到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所减少。

        单药治疗选用久经考验的二甲双胍,而未选用 SGLT2i 类或其他新药,这与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 糖尿病指南是一致的[8] ,其原因在于这类新药使用 周期尚短,有些潜在的不良反应还掌握得不够全 面。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,经验的不断积累,单药 治疗会有多种选择。事实上,在心内科和肾科收治 的糖尿病合并症患者中,SGLT2i 或其他新药已经 成为首选,甚至在没有糖尿病的心脏病或肾病患者 中也具有了SGLT2i治疗的适应证。

        新版指南中,对二联治疗的药物给出了多种选 择,尤其对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及其高 危因素、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病的三种情况,提出 了选择不同的药物,这与今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南 相一致[8] 。关于糖尿病高血糖治疗简易路径的其 他要点在本版指南的编写说明中已经阐明,可以阅读参考。

四、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

        近年来动态血糖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,除了回 顾性动态血糖监测外,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仪可以连 续使用14、90 d,甚至更长时间,也有与胰岛素泵同 步使用来调整胰岛素剂量的,这比普通胰岛素泵能 更好地控制血糖,有望逐步过渡到闭环式胰岛素 泵,达到完全智能化控制血糖。佩戴动态血糖仪后 患者能够随时看到自己的血糖值,医院用动态血糖 仪相关医师和护士同样可以看到血糖数据,主动指 导患者调整降糖治疗方案。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研 究结果显示,佩戴动态血糖仪的患者血糖控制更优良,血糖平稳,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都明显减少。 为了达到优质的控制血糖,推出了葡萄糖目标范围 内时间(time in range,TIR)的概念,把TIR纳入血糖 控制目标,采用2019年TIR国际共识推荐的1型糖 尿病及T2DM患者的TIR控制目标为>70%,即在一 天中要求血糖<10.0 mmol/L 和>3.9 mmol/L 的总和 在 70% 以上,尤其对>3.9 mmol/L的要求很严格,尽 量避免发生低血糖[15] 。在其他特殊情况时(如妊娠 期)也提出了TIR目标要求。国内也已经开展了许 多研究,在这一方面的使用正不断扩大,有望对血 糖控制达到更为优质的程度。

        随着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信息化的进步,对医学 图像的识别和诊断能够更多的依赖仪器来完成,甚 至准确性更高[16] 。所以新版指南在糖尿病眼底病 的检查中增加了人工智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 筛查和分级诊断的作用,目前在国内多家医疗辅助 机构已经完成了前期工作,并且在临床上应用,内 分泌科医师拍摄的眼底照片上传后很快就能得到 诊断报告。相信会扩大到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,在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筛查中发挥重要作用。   

        《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(2020 年版)》凝聚 了国内近百位专家的智慧和心血,依据国内外糖尿 病研究的最新成果并立足于我国国情,具有很强的 可操作性,充分体现了权威性、创新性、科学性、先 进性和实用性的特色,必将对提高和规范我国 T2DM的诊疗水平发挥积极的作用。

利益冲突 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

 

参 考 文 献

[1] 中 华 医 学 会 糖 尿 病 分 会 . 中 国 2 型 糖 尿 病 防 治 指 南 (2020 年版) [J]. 中华糖尿病杂志, 2021, 13(4):315-409. DOI:10.3760/cma.j.cn115791‑20210221‑00095.

[2] 全国糖尿病研究协作组调查研究组 . 全国 14省市 30万人口中糖尿病调查报告[J]. 中华内科杂志, 1981, 20(11): 678‑683.

[3] Yang W, Lu J, Weng J, et al.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[J]. N Engl J Med, 2010, 362(12): 1090‑1101. DOI: 10.1056/NEJMoa0908292.

[4] Xu Y, Wang L, He J, et al. 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[J]. JAMA, 2013, 310(9): 948‑959. DOI: 10.1001/jama.2013.168118.

[5] Wang L, Gao P, Zhang M, et al. Prevalence and ethnic pattern of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in China in 2013[J]. JAMA, 2017, 317(24): 2515‑2523. DOI: 10.1001/ jama.2017.7596.

[6] Li Y, Teng D, Shi X, et al. Prevalence of diabetes recorded in mainland China using 2018 diagnostic criteria from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: national cross sectional study[J]. BMJ, 2020, 369:m997. DOI: 10.1136/bmj.m997.

[7]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.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(2017 年版) [J]. 中华糖尿病杂志, 2018, 10(1):4‑67. DOI: 10.3760/cma.j.issn.1674‑5809.2018.01.003.

[8]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. 6. Glycemic targets: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‑2020[J]. Diabetes Care, 2020, 43 Suppl 1: S66‑66S76. DOI: 10.2337/ dc20‑S006.

[9] Neal B, Perkovic V, Mahaffey KW, et al. Canagliflozin and cardiovascular and renal events in type 2 diabetes[J]. N Engl J Med, 2017, 377(7): 644‑657. DOI: 10.1056/ NEJMoa1611925.

[10] Roden M, Weng J, Eilbracht J, et al. Empagliflozin monotherapy with sitagliptin as an active comparator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: a randomised, double‑blind, placebo‑controlled, phase 3 trial[J]. LancetDiabetes Endocrinol, 2013, 1(3):208‑219. DOI: 10.1016/ S2213‑8587(13)70084‑6.

[11] Marso SP, Daniels GH, Brown‑Frandsen K, et al. Liraglutide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type 2 diabetes[J]. N Engl J Med, 2016, 375(4): 311‑322. DOI: 10.1056/NEJMoa1603827.

[12] Gerstein HC, Colhoun HM, Dagenais GR, et al. Dulaglutide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type 2 diabetes (REWIND): a double‑blind, randomised placebo‑controlled trial[J]. Lancet, 2019, 394(10193): 121‑130. DOI: 10.1016/S0140‑6736(19) 31149‑3.

[13] Nathan DM, Cleary PA, Backlund JY, et al. Intensive diabetes treatment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[J]. N Engl J Med, 2005, 353(25): 2643‑2653. DOI: 10.1056/NEJMoa052187.

[14] Holman RR, Paul SK, Bethel MA, et al. 10‑year follow‑up of intensive glucose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[J]. N Engl J Med, 2008, 359(15): 1577‑1589. DOI: 10.1056/ NEJMoa0806470.

[15] Battelino T, Danne T, Bergenstal RM, et al. Clinical targets for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data interpretation: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time in range[J]. Diabetes Care, 2019, 42(8): 1593‑1603. DOI: 10.2337/dci19‑0028.

[16]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. FDA permits marketing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‑based device to detect certain diabetes‑related eye problems[EB/OL]. (2018‑04‑11) [2018‑08‑12]. https://www. fda. gov/ NewsEvents/Newsroom/PressAnnouncements/ ucm604357.htm.

热度排行
热门推荐